【施政報告2021】港府料2035年可再生能源比例將增至最多10% 不排除引入內地核電
發布時間: 2021/10/08 17:34
最後更新: 2021/10/08 19:00
為爭取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,新一份《施政報告》公布2035年或之前停用煤作日常發電,以天然氣及可再生能源等取代燃煤發電,預計2035年的可再生能源比例,將增至7.5%至10%,長遠以增至15%為目標。
環境局局長黃錦星、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、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、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、運輸署署長羅淑佩、渠務署署長彭雅妮、環境局副秘書長伍江美妮、機電工程署副署長(規管服務)潘國英,以及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長(拓展、研究及政務)宋文娟,於今(8日)召開記者會闡述相關環保政策,並正式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,推出60項行動應付氣候變化,並表明會透過區域合作,不排除會增加核電輸入,以達致2035年將零碳能源比例增至60%至70%。
黃錦星表示,藍圖制訂碳中和路線圖,由5方面支持及實現碳中和,包括2035年不再使用煤作日常發電、由低碳至零碳能源取代;至2035年將可再生能源比率由目前的約1%增至7.5至10%,其後逐步增至15%的目標以邁向碳中和;2035年試驗使用新能源和加強和鄰近區域合作,增加零碳電力供應等。運輸方面則會在3年內試行氫能巴士及重型車輛等。
至於電動私家車方面,謝展寰表示,目前平均每5輛新車便有1輛是電動車,普及率在全球屬於前列,除了在政府停車場加裝更多電動車的充電器,在私人屋苑加設充電設施的資助計劃,反應十分熱烈,估計3年後約有一半屋苑的停車場都有電動車的充電設備。
另外,當局會設立由行政長官主持氣候變化及碳中和督導委員會;制訂未來15至20年投入2,400億元應對氣候變化;成立氣候變化與碳中和新辦公室,加強統籌及推動減碳工作;成立專責諮詢委員會,鼓勵公眾參與;政府和各界攜手合作,鼓勵大眾實踐減碳生活。
黃錦星表示,本港要增加可再生能源比率面對不同挑戰,尤其是空間限制,但隨着技術成熟,局方可透過多管齊下的措施配合提高相關比例,包括增加海上風場的風力發電、增加大欖涌水塘的太陽能發電項目,又會與渠務署合作轉廢為能,在污水處理廠進行廚餘與污泥共厭氧消化發電等,有信心可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率至2050年的15%。
環境局又預計,由於使用清潔能源生產成本會有所上升,對電費或造成上調壓力,「但大家實踐節能慳電,本身慳電就已經慳了錢」,料電費「未必加好多」。
港府亦會與內地探討合作的可能性,不排除會引入核電,但現階段仍是優先發現可再生能源,並探討發展綠色氫能。謝展寰表示,核電是零碳能源,強調並非優先能源。他提到,參考內地的氫能車輛,預期本港會在3年內開展使用氫能巴士,爭取2050年做到運輸零排放。
【暴雨成災】 多區嚴重水浸地鐵漏水 驚見小噴泉及瀑布奇景:
更多最新影片:
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:https://bit.ly/3vw84v0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記者:洪芷晴